文 | 王凌毅(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3月19日下午,也就是春分前一天,我有幸参加了南洋模范中学新民周班揭牌仪式。这是上海校园里的第三个新民周班,前两个是高安路第一小学和慧师小学,分别于2018年春季和2020年秋季成立。
南模中学二(五)班被评为新民周刊班级合影|刘俊
南模中学走过了两个六十年的辉煌历程,在迎党的百年华诞的喜庆氛围中,这所以篮球为体育特色、享誉海内外的名校,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致敬。因此,高二5班被冠以“新民周班”称号的仪式在零陵路校区篮球馆精心布置、隆重举行。同期,本届社团节暨南模杯男子篮球总决赛也拉开帷幕,而意气风发的新民周班男子篮球队,正是此次参加总决赛的队伍!
新民周刊班男子篮球队参加南模杯总决赛 刘俊 摄
两位篮球迷:也是《新民周刊》的粉丝
南模新民周刊班由徐汇区文明办、枫林街道党工委、新民周刊社、南模中学党委联合打造。在揭牌仪式上,我认识了两位篮球迷:一位是南模中学校长李晓雨,另一位是枫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沈培清,两位女士也都是新民周刊的粉丝。
我第一次接触南模中学和七宝中学是在2006年。在七宝中学,我认识了语文老师李小雨,介绍人是当时的七宝中学校长、上海教育风云人物邱忠海。事情的起因是时任中共闵行区委书记(原徐汇区区长)孙超教授和时任《新民周刊》副总编辑(现闵行区文广局局长)杨继珍邀请我去七宝中学采访。
我们这次采访的话题是邱忠海校长“全面发展、人文卓越”的教育理念,涉及高中生课外阅读、社会研究等话题。但被七宝中学学生戏称为“海哥”的邱校长却很谦虚,安排我们主要采访了李晓雨和另一位骨干、地理老师何美龙(现闵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正是从那一年起,李晓雨与《新民周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此前很喜欢《新民晚报·夜光杯》,经常把晚报副刊里的精彩文章带进语文课里阅读欣赏。
记得曾与李小雨讨论经济学大师、复旦大学教授江学谟先生翻译的名著《基督山伯爵》,因为译本初版保存在七宝中学图书馆。2007年,我以闲聊者的身份,带着七宝中学图书馆馆长等老师到复旦大学第一宿舍区江学谟先生家中做客(我和江先生是邻居)。江先生亲笔签名的译本成为当年七宝中学六十周年校庆的珍贵礼物。
李晓宇后来在闵行教育局工作,担任民盟闵行区委主委。2019年3月,她成为南模中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包括新民晚报在内的上海主流媒体在报道这一动态时,对她的跨界、空降感到吃惊。其实,七宝中学原本是南模中学在七宝镇(上海县)的一个分校,所以在我看来,李晓宇是回归了。李晓宇在南模中学任职两年来,一直热情地向师生推荐《新民周刊》。
学生刘嘉媛将“女子黎明寻人”地图转发给南模中学校长李晓雨。摄影|刘俊
我认识沈培清是在2009年国庆节前夕,当时她是天平街道副主任,分管社区文化教育工作。那一年,天平街道干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把广元路(靠近天平路)一家繁华的酒楼改造成了后来深受居民喜爱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天平街道图书馆就设在这个中心里。沈培清第二年就为居民订阅报刊杂志,首选就是《新民周刊》。沈培清到枫林街道履新后,推广《新民周刊》的热情更高了;在和徐汇区文明办主任杨海英、南模中学党委书记陈红光、校长李晓宇商量后,她推广《新民周刊》班!
志愿者刘佳懿将《新民周刊》捐赠的抗疫主题书交给沈培清。摄影|刘俊
孟嘉森:篮球教育的工匠
南模初中篮球队是一支系统培养省级、市级、国家级运动员的整体队伍,数十年来一直是上海市校运会的主导力量。前几年的高毅校长、现任陈宏光书记、徐汇区体育局林福东书记都向我强调过一个旗帜性人物——南模篮球队总教练孟嘉森。孟嘉森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南模,到现在已经27年了。
笔者(左)与南模中学篮球队主教练孟嘉森合影。摄影:刘俊
我和孟嘉森是同时代人,都是1969年出生的,和巴金先生同一天生日,11月25日。我曾在《东方体育报》上介绍过:南模篮球事业为上海、为国家体育作出了杰出贡献。在采访南模初中、高中学生时,我从孟嘉森那里得到很多金句。比如“篮球是需要传球的”——需要大家相互配合;“篮球是圆的”——需要大家团结;“篮球比赛是在争抢中进行的”——需要大家有竞争意识;“篮球最终要投进篮筐”——需要大家有明确的目标;“篮球讲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有秩序。我当时觉得很受启发,觉得孟嘉森先生是篮球界、教育界的大工匠;他在中国职业联赛中还是一名裁判。
这次在新民周刊班成立仪式上,见到了这位南模篮球的灵魂工程师,感到十分开心。交流中,孟嘉森十分谦虚地说:是南模成就了他,让他把篮球从爱好变成了喜欢的职业,升华为崇高的事业;南模各班都有男、女篮球队。篮球不仅是学校领导和体育教研组最喜爱的运动,几乎所有老师都支持学生参加日常训练或比赛。强健的体魄和对篮球的热爱,是南模学子一生的财富!
今年的南模杯男篮决赛,孟嘉森也兴致勃勃地亲自担任裁判,决赛的入场仪式庄重而正式。林福东将球抛给后浪,拉开决赛序幕后,现场气氛进入了职业联赛的欢腾与豪迈。这已经是第39场决赛了。赛后,孟嘉森告诉我,南模杯决赛和半决赛的激烈程度非常高,有很多在最后关头逆转、翻盘的经典比赛。所以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说,他和同事们对校园裁判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国内职业联赛。
第39届南模杯男篮总决赛开幕瞬间 刘俊 摄
因为公平公正,裁判标准严格,南模所有同学都输得起。我想,这是一场走向成年的加冕典礼,比任何成年礼都要好。正如陈宏光赛后告诉我的:一个刚刚输掉比赛的高二阳光男孩在班级公众号里这样表达:“这就是九班一个打篮球的男孩的生活,相信多年以后,他会怀念这样的17岁;无数的考题和日日夜夜的梦想,球场上的欢呼声……我想,这或许是青春的另一种形式。它意味着身体里有某种东西在沸腾,毫无顾忌地热爱和成长。”这样看来,成长的确比成功更重要!
南模中学党委书记陈红光(左)和徐汇区体育局党委书记林福东均主张讲好篮球报国好故事。 刘军 摄
新民周刊课堂讲述贺龙的篮球传奇
《新民周刊》班班主任张琳佳老师这样向我诉说着她对这本周刊的感受:在自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形势下,《新民周刊》依然能保持作为媒体人的专业素养和态度,没有用吸引眼球的标题、猎奇的新闻事件去改变传统纸媒遭受冲击的现实,而是依靠专业团队不断输出对社会方方面面的理性、深入的思考,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不断扩大影响力。
新民周班班主任张琳嘉(右) 刘俊 摄
张林佳老师还收到了慧师小学校长米英的热烈祝贺。米校长认为,未成年人要控制对手机的依赖,尽量加强精品阅读。《新民周刊》是一本值得阅读和课堂互动的优质图书,尤其是周刊对时政新闻、文化生活、社会发展的主流报道,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因为有党史研究,他们也希望我能提供案例。
慧师小学校长米英认为《新民周刊》能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摄影|徐云
于是,我向他们的《新民周刊》课堂提供了贺龙篮球传奇的案例。
一生酷爱体育的贺龙元帅,早在湘西革命根据地时期,就亲自为红军组建了“战斗篮球队”。贺龙认为,篮球运动在各种体育运动中,是一项综合运用体能、意志、战术、技术的激烈竞技运动。因此,他特别喜爱篮球,积极提倡在红军中开展篮球运动。刚开始篮球发展史论文,篮球队常常受比赛场地的限制,他带领大家一下子就平了四块篮球场,还砍树锯木做球架、篮板,把大块的楠竹弯成圆圈,固定在篮板上,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的篮球场建了起来。
贺龙(第二排右二)与战斗篮球队全体队员合影
此后,贺龙一有时间就和队友们打篮球。除了从战斗中溃败的国民党部队手中夺取篮球外,有时还派侦察员“伪装成有钱的绅士”到县城或大镇集市上购买篮球。为了打好篮球,他们经常开会,研究改进思想作风和技术战术上的不足。他经常对队员也就是红军战士们说,打篮球就像打仗,一是要有硬气的打法,敢打敢抢,不畏强者,不瞧不起弱者;二是要团结作战,配合默契,不能各自为战;三是要讲究战术,训练要有计划,比赛要有计划。进攻要有攻势,防守要稳,要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为了训练体力,负重爬山是经常性的科目。
长征期间,在战斗间隙,贺龙还积极寻找或整修场地,组织篮球比赛,活跃生活,鼓舞士气。贺龙十分注意体育卫生,如反对喝冷水、比赛后洗冷水澡、光着上身比赛,提倡生产打篮球用的背心、短裤等。抗日战争时期,贺龙所部不打仗时篮球发展史论文,队员们不仅和当地篮球爱好者打篮球,与友军进行友谊赛,向青年、农民普及篮球技术,而且通过打篮球为群众进行抗日宣传鼓动工作,大大扩大了八路军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和青年农民参军的积极性,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
新中国成立之初,贺龙出任国家体委首任主任;在他的努力和策划下,第一届全运会和第一届全运会都在北京顺利举行。而此时,篮球仍是他的最爱。不仅“战斗篮球队”成为“八一”队,全国各军区也都有自己的男、女队。在南模中学著名校友姚明出现在中国篮坛之前,“八一”队不仅在国内比赛中所向披靡,其主力队员也是国家队的主力队员。贺龙希望“三大球”队都能成为世界一流球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他的著名口号。
我所认识的南模校友的爱国情怀
除了姚明,我还认识了三位热爱篮球的南模优秀校友。
1940级首届校友胡旭初是我母亲杨建华的无锡老乡,也是我父亲王志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工作时的同事,是享誉国际的著名生理学家,我小学时就认识他,从1967年起就认识他了。
他领导了一系列关于高原生理(运动测试)和高原对运动员生理素质影响的学术研究,特别是1966年和1975年在珠峰进行的高原生理研究。他居然在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就详细地给我讲解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适应缺氧的原理等前沿课题;他让我尝尝专门为珠峰登山者种植的红蕉苹果;他是中国首位登上珠峰的女性潘朵的好友,给我看了有关她登山壮举的纪录片。
生理学家胡旭初拍摄潘铎英姿飒爽
胡旭初父子也都是南医大校友,三代同堂,十分罕见!
胡旭初曾希望我大学毕业后能跟他学习高原生理学,而我在延安中学读高中时,他就让我翻译了最新的攀登珠峰生理学的学术论文,这当然让我受益匪浅。但我最终选择了复旦大学历史系,这让胡旭初和我父亲很失望,真的很抱歉!
第二个人是我的老乡、杭州人、原上海社科院领导夏育龙研究员。他和我父亲也是老朋友,我很早就知道他是南模校友。2009年初,我受高毅委托,问他:南模地下党的第一任书记是谁?他笑着说:“是我!”
3月10日下午,笔者(右)在天钥桥路南模校区门口见到了高毅校长。张建慈摄
于是五四那天,我陪夏先生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高中地址是天平路200号,也就是现在的南模初中),和二年级的同学们讲南模早年的革命斗争故事。他是党内著名的邓小平理论权威,是第一个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想的人,也是第一个对上海举办世博会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人。我还陪夏玉龙提出过免费开放西湖景区的议案。他也是《新民周刊》的忠实读者,如今母校开设了《新民周刊》班,对他来说应该是最好的安慰吧!
南模中学首任地下党委书记夏玉龙革命回忆录
第三个人是外交官、李鸿章曾孙李道豫大使。介绍我认识他的是夏毓龙老先生。我记得在上海社科院,夏老先生自豪地告诉我篮球发展史论文,1948年,他把李道豫介绍给了党,他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李道豫曾任中国驻美国和联合国大使。在任驻联合国大使期间,处理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等重大、复杂、敏感问题,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在任驻美大使期间,他善于斗争,积极沟通,提出了著名的“打而不破”政策,推动了中国与美国的WTO谈判。他给我讲了美国一个杰出的华人组织“百人委员会”。 从此结识了百人会的领袖,即通用汽车公司主管亚洲事务的副总裁杨学兰,并大力推动了该公司在中国浦东的投资。很快,上海制造的别克汽车便出现在国内外市场上。后来,李道宇还促成了姚明到美国打球,也就是他成为中国第一位在美国职业男子篮球队立足的世界级运动员。
2019年9月29日,李道豫荣获“外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南模校友迄今获得的最高荣誉。
李道宇向我和夏先生建议,要重视姚明的国家软实力形象,为此,上海社科院和香港文汇报召开研讨会,结论是:姚明堪比三个外交部长!
·三星堆是如何产生的?·寻物记|隐藏在上海的四家“灵魂”花园餐厅·14岁女孩“杀母藏尸”,只是一场吵架?
《新民周刊》平台所有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其他涉及版权的活动,违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篮球录像
篮球集锦
篮球新闻
足球直播网 Copyright © 2024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2024053714号 联系我们
足球直播网内容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参考,链接导航跳转不存储制作任何内容。